close

  日本政府規定,夫婦離婚,養老金必須平分。一輩子都埋頭工作、完全不會做家務的工薪男在退休之際,豐厚的養老金被妻子領走一半後,經常會被當成垃圾掃地出門。
  《環球》雜誌記者/馬瓊
  “不工作,會早死!”就職於東京一家印刷公司的香山先生說,“我退休後還想繼續工作。”
  不只是香山,多數日本人都有此想法。不久前,日本政府針對35~64歲日本人老齡期工作意願進行了調查。結果顯示,31.4%的受訪者表示將工作至65歲才退休,20.9%的受訪者希望到70歲退休,另有25.7%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持續工作,直到無法勝任為止。也就是說,近半數日本人希望65歲以後還要繼續工作。
  在忙碌了大半輩子後,大多數人都希望能享受悠閑自在的退休生活,而多數日本人卻還要繼續工作,這與日本人的國民性格及社會環境有關,也可見諸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。
  對養老金制度失去信心
  不少日本人在接受訪談時表示,他們之所以希望退休後繼續工作,是因為擔心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保障,他們認為日本的養老金體制不可靠。
  上世紀70年代,日本規定的退休年齡為55歲,到了80年代,退休年齡被延長到60歲,而今則進一步延長到65歲。去年4月1日,日本“高齡者雇用安定法”修正法正式實施,該法規定企業有義務繼續雇用面臨退休但有工作意願的65歲以下員工。這一法案出台的背景,則是養老金領取年齡的推遲。
  日本的公共養老金由三層構成——國民養老金、厚生養老金和共濟養老金。國民養老金規定居住在日本國內的20~60歲之間的所有國民都有義務加入,是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網。在此基礎上,公司職員可以加入厚生養老金,公務員可以加入共濟養老金。
  國民養老金的最低繳納年限為25年,支付開始年齡為65歲。而厚生養老金與共濟養老金一直以來都是從60歲起開始支付的。但由於制度設計不完備以及財政狀況的不樂觀,政府不得不將厚生養老金和共濟養老金的支付年齡一步步推遲到65歲。這樣一來,60歲退休但65歲才可以領取養老金,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5年的收入空白期。正是為了應對這一情況,政府才出台了將退休年齡推遲至65歲的法案。
  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,龐大的養老金支付猶如一枚不定時炸彈,長此以往,政府公共財政很有可能陷入破產。為此,繼續延長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時間恐怕會成為政府採取的重要措施。最近,有些人甚至建議將公共養老金支付年齡進一步延長到68~70歲。
  另外,隨著人們對養老金體制漸漸失去信心,現在日本任何一種養老金制度,都存在支付增多的同時新加入者減少的問題。目前,國民養老金的繳納率只有60%,而且越是年輕的群體繳納率越低。
  在將來能否足額領取到養老金成為未知數,養老金領取年齡或將繼續延期的情況下,日本的老年人希望趁著身體還硬朗時,繼續工作多賺點錢,恐怕也就不難理解了。而選擇不加入國民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,又導致這些群體到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時沒有養老金可以領取,進而又加劇了他們持續工作以維持生計的意願。長此以往,形成惡性循環。
  公司是家,集體是歸宿
  日本人之所以會選擇“退而不休”,還與國民性格有一定關係——許多日本人視工作為神聖之事,視集體為歸宿。
  日本人工作的努力程度是眾所周知的。在日本,強調必須拼命工作,將工作上升到哲學高度、上升到人生最重要價值的論調不絕於耳。對於工作,他們想的往往不是拿多少工資乾多少活,而是在什麼位置上就要乾符合該位置的活。幹得好理所當然,乾不好丟人可恥。
  而且,多數日本人一直抱有“活到老工作到老”的心態,即使是到了退休年齡,也不願意被人當作老人,受人照顧,骨子裡始終散髮著一股“不服老”的幹勁。當被問到“為何要做一名高齡工作者”的問題時,很多日本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“因為我覺得自己還能工作啊!”
  在日本的地鐵上可以經常看到一幕——初到日本的中國人看到站立的滿頭銀髮的老人,往往會客氣地站起來讓座,這時,老人不但不會心生感激,還會婉言拒絕,心裡或許還會默默地嘀咕,“唉!我已經老到要被人讓座的地步了?”
  而且,很多老年人希望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,更多的是出於交友或不希望被孤立,一旦脫離工作,不僅不利於健康,更重要的是意味著自己脫離了集體,脫離了社會。
 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價值觀念與精神取向都是集體主義的,日本人認為壓抑自己的個性是一種美德,“自我”是以社會群體方式體現的,人們要循眾意而行。這種集體的概念,對現代日本人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求學的學校,供職的企業、機關。
  為此,在日本,需要個人之間密切配合的“多米諾骨牌游戲”是一個很流行的項目。中學生很熱衷於“二人三腿”的比賽,即兩個人將左腿與右腿綁在一起,跑步前進。
  一位西方評論家表達過這樣的看法:日本人就像池子中的一群小魚,秩序井然地朝著一個方向游動,如有一塊石子投入水中,攪亂了這個列隊,它們就轉變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,但仍然隊列整齊,成群游動。
  怕被拋棄,怕“孤獨死”
  日本人不願意退休,恐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——男人一旦退休,可能會遭遇相伴多年的老夫老妻分道揚鑣的尷尬境況。而且近年來這種現象愈演愈烈,這與日本政府的政策,以及日本傳統家庭分工不無關係。
  日本男人在退休前整天忙於工作,每天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。妻子則白天做家務,早晚伺候丈夫孩子的起居飲食。對妻子來說,唯一的自由就是在丈夫上班、孩子上學後,可以和鄰家主婦閑聊兩句。而丈夫一旦退休天天在家,不少妻子已經很難適應家裡突然多了一個人在身邊的不自由了。為了躲避這種生活,於是在男人退休後,一些受不了的妻子就要和他說再見了。
  而且,日本政府規定,夫婦離婚,養老金必須平分。一輩子都埋頭工作、完全不會做家務的工薪男在退休之際,豐厚的養老金被妻子領走一半後,經常會被當成垃圾掃地出門。
  很多被拋棄的日本老男人,由於不會做家務,基本上沒法很好地照顧自己,因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。比如,患病後無人照顧,因夫妻生活無法滿足而逛“紅燈區”,或因精神空虛而主動犯罪尋求“被關註”。據報道,每年為了排遣寂寞去偷竊而被捕的日本老人有3萬人之多。
  此外,多數日本人也害怕一旦退休,人際交往變得貧乏以後,自己會面臨“孤獨死”。
  在日本,老年人“孤獨死”的情況非常嚴重,日本每4個高齡男性之中,就有一個因無人在身邊照顧和陪伴而“默默離開人世”,有的在屍體分解甚至化成白骨後才被人發現。
  2012年5月中旬,日本高知市一住宅內發現一名70多歲男性的遺體。該老人生前一個人生活,被髮現時已呈白骨狀態。據報道,該男性可能於2010年在周圍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孤獨死去。老人的房租和水電費從養老金中自動扣除,但從2010年5月起水錶顯示用水量為零。
  而且,“孤獨死”並不局限於獨居老人,在多人共同生活的家庭,“孤獨死”現象也並非鮮見。
  2012年1月20日,北海道札幌市一公寓內發現兩具女性遺體。警方調查得知,死者是居住在這間公寓里的一對無業姐妹。解剖結果顯示,42歲的姐姐因顱內血腫引發急症身亡,姐姐去世後,40歲的患有智力障礙的妹妹無力尋求外界幫助,在饑寒交迫中孤獨死去。
  頻繁發生的“孤獨死”的確印證了人們的不安並非杞人憂天,而這些日本人的孤立無援其實和社會心理息息相關。
  相關人士指出,日本人喜怒哀樂的“溫差”不大,為了各自的面子,又怕給人添麻煩,親友之間也很少有深入的溝通。此外,與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不同,日本人成年以後一般不會和父母住在一起,父母也不會幫忙撫養孫輩,相互來往也不多,長此以往親情就變得淡漠。“退而不休”,也就成為不少日本老人逃避孤獨問題的無奈選擇了。
  來源:2014年7月9日出版的《環球》雜誌 第14期
(原標題:日本人為什麼怕退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0zcqq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